从骗子手中“抢”回父母

新京报记者 徐鸣 编辑 彭冲 校对 杨许丽

橘子海报警了。抢因为母亲,从骗还有母亲从直播间里花三千块买的手中手串。

母亲学着主播的回父话,告诉她,抢这条冰种翡翠手串是从骗“从龙脉里取出来的”,在拍卖会上价值超亿元。手中

橘子海拿过来识图一搜:同款十元。回父

类似的抢事情再三发生在这对母女身上,橘子海索性当起了反诈博主,从骗把围猎老年人的手中直播间都曝光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上,吸引了约十万名粉丝。回父她也因此被很多主播“开盒”,抢收到恐吓私信,从骗甚至连母亲也不站在她这边。手中

▲橘子海收集的资料。受访者供图

很多像橘子海一样的年轻人想不通,自己明明已经想尽了方法——调慢家里网速、冒充骗子陪父母聊天、偷退订单……只是想把父母们从骗子手中拉回一点,却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反而背上了“不孝”的骂名。

展开全文

“爸妈为什么宁愿相信陌生人,也不相信我?”

“孤独是最深的漏洞。”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AI向善与数智养老研究中心主任申琦表达了她的看法。在她看来,骗局之所以有效,不只是信息误导,而是情感竞争的失败:子女讲道理,主播讲情绪;子女制造冲突,主播制造共鸣。

“明争暗斗”

在找警察之前,为了证明主播在骗人,橘子海想了很多办法——先是带母亲去金店,工作人员瞧了瞧,说这是强酸冲色的石头,最多值20元。母亲觉得人家没水平。橘子海又把中国近年成交额上亿的拍卖会资料都找来,列出其中的玉器,里面没有那条手串,母亲依然不信。

“让我女儿看这个直播看上三天,再看是不是骗子。”对着警察,老人撂下这么一句话。

让母亲如此深信的直播间,被布置成“拍卖会”现场。主播称,人们在“华夏龙脉”深处发现了一批翡翠原石。这些石头吸收了天地灵气,“龙脉”内部机关重重,专业人士历经艰险才成功取到。母亲购买的那串手串,就是由这些原石制作的。佩戴之后,可以长久富贵。

除了手串,母亲买来的还有三无保健品、假表,甚至还有一把号称能镇宅的“玄龙剑”。光是直播间里这些订单就花了将近三万块,橘子海拿着母亲的手机,一单一单翻,心跳越来越快,后来气得往床上一躺,朝旁边的母亲摆手:“现在别跟我说话。”

▲橘子海母亲在直播间购买的商品。图/受访者社交平台截图

她把这段经历剪成短视频,发到网上,评论有上万条。网友都开始吐槽父母买过的各种“神奇”的商品:号称是保健品的压片糖果,假的金砖,还有标着“细胞交换”的被子。

每次家里突然冒出这些“垃圾”,胡婉青都如临大敌。她知道,母亲又上当了。

也不是没劝过,但老人听不进去。直到从母亲手机里陆陆续续凑出将近十万块的账单,胡婉青决定,得用“硬手段”。

一天夜里,她摸黑关了家里的Wi-Fi。第二天一早,母亲发现手机连不上网,找她帮忙。胡婉青顺势拿过手机,悄悄打开未成年模式。

打不开直播链接,看视频号也被“需监护人输入密码”的提示打断,母亲意识到,是女儿动了手脚。索要密码不成,老人激动起来,又哭又闹:“我花自己的钱,跟你有什么关系?”

胡婉青怕伤了她的身体,不敢再回嘴。她提出了一个妥协条件:把微信号和银行卡解绑。母亲同意了。

“斗争”从明处转到暗处。

母亲洗澡、做饭的空当,胡婉青瞅准时机,偷偷抓过手机查账单、查微信好友列表。她摸出规律:微信昵称以“A”打头的、带电话的,多半是保健品销售员。

只要发现,胡婉青直接拨过去警告:“别再给我妈推销,否则投诉。”

“反诈”女儿

母亲的手机像定时炸弹一样让她焦虑。

胡婉青白天工作忙,很多次晚上回家,坐在沙发上休息时,她心里会突然一惊——自己还没查母亲的账单。

她建了个群,叫“爸妈被三无保健品坑害群”,70多位近乎绝望的子女在群里分享“斗争经验”。翻翻聊天记录,强烈的共鸣才让胡婉青心里的焦躁退下一点。

这些“经验”五花八门。有人调低了家里的网速,让父母看不了直播;有人悄悄打开了社交媒体的关键词屏蔽功能,不让父母看到“保健品”“情感主播”等相关信息;有人把骗子和父母的聊天截图投诉到平台,希望能封了骗子的号,也封了父母的号,“变相断网”。

更有耐心一点的,删掉骗子的联系方式,再注册同头像、同昵称的账号,装成骗子和父母聊天。或者,下载“双端登录”软件,把父母的社交媒体账号登在自己手机上,随时查看订单,再偷偷退掉几个。父母看直播时,自己在一旁竖起耳朵听,暗自记下主播自报的名号,事后逐个拉黑。

最近几个月,橘子海蹲守在母亲常看的直播间里,这些主播哪一天直播,编造了什么样的故事,她都一一记下来,存进电脑的文件夹。

那些离奇的剧情看得她摸不着头脑。主播自称是观众的“老儿子”“大孙子”,说自己在山洞中发现了很多被关押的正能量主播,决心要调查此事、铲除幕后黑手。

▲橘子海母亲沉迷的直播间。受访者供图

这类“英雄救世”的戏码经常上演。有时救的不光是人,还可能是被外国人抢走的一车“华夏瑰宝”。

橘子海的母亲就沉迷在这样一个“正义”世界里,哪怕是出门逛街,也要戴着耳机听直播。女儿觉得她像是着了魔,甚至会相信《西游记》中提到的特异功能,“她真的觉得点穴能把人定住。”

橘子海把这些直播片段发在自己的账号上,还把简介改成了“反诈博主”。夜里睡不着,就开直播诉苦,有时候母亲也来看,热心的网友也会帮橘子海“在线劝母”,投诉那些直播间。

大号被封了,还有小号,过不了多久,被封禁的账号又都解封。

一切都在反复。母亲偶尔能清醒一些,可没过多久,又对她说:“我觉得他(主播)还是个好孩子。”

“情深利往”

为什么母亲会如此相信这些陌生人?橘子海想不通。

有网友给出了一个常见的解释:父母被骗,是因为缺少情感支持,子女陪伴太少。

橘子海承认,母亲退休后,一度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本想“做点事”,结果被骗进了传销组织。父亲每天吃完饭就出门打牌,自己也远在海外读书,橘子海知道母亲的孤独。

反而是主播最会抓住这些孤寂的心。面对男观众,主播就说:“你人到中年,付出这么多,家人不理解你。”如果是女观众,就讲“老公对你不好,儿女不贴心,所以这个优惠是你应该得到的嘉奖”。那些线下的理疗店也一样,除了把老年人聚在店里,还会组织他们一起去酒店聚餐,去歌舞厅联欢。

▲理疗店组织老人聚餐。受访者供图

也有子女不认同这种说法。有人和父母同住,朝夕相处,“陪伴并不少。”不过,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AI向善与数智养老研究中心主任申琦提醒:“陪伴并不等于被理解。”

她解释,很多子女提供的是“生活性陪伴”——做饭、聊天、接送、问候。但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是“精神性陪伴”,一种被倾听、被尊重、被认同的存在感。申琦在研究中提出“情深利往”的概念——许多诈骗直播间并不是一开始就卖假货或骗人,而是先以陪伴、关心、问候等方式建立起“情感依附”,用“真情”换取信任,再将信任转化为交易。他们不断强化情感反馈,称呼“叔叔阿姨”“家人们”“您最懂健康”,为老人营造出一种被重视、被仰视的心理氛围。而且,老年人成长于传统媒介时代,天然就对媒介和数字技术有信任,觉得手机或直播间的话更具权威性。

况且,当前的直播间骗局远不止线上的嘘寒问暖。大量的私域直播依赖于线下的提货门店来生存,店里的工作人员会将温情策略贯彻到底:教老年人如何使用手机、如何线上购物、如何刷短视频,哪怕是千篇一律的问题,他们也能不厌其烦。再加上送货上门,日常的寒暄问暖,甚至主动送老年人就医,这种情绪价值让老年人很难不被打动。

而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说,更根本的问题在于,老年人缺乏有意义的社会连接与参与空间。申琦提到,目前许多所谓的老年活动形式单一、内容乏味、组织松散,既不“好玩”,也不真正回应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老年人只能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温度”。

“在一些访谈中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发现,沉迷直播骗局的老年人手机使用时长显著增加,一天四五个小时的很常见,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线下交往和能被周围人发现并阻止的机会。”申琦说。

老年人一旦沉迷直播,又会更加与真实社会脱节,便成了恶性循环。

▲直播间正在上演“英雄救美”的虚构剧情。受访者供图

亲情“断联”

在与直播间斗争的同时,橘子海遭到了主播团队的猛烈反攻。

她的账号被对方以“侵犯名誉权”“侵犯肖像权”的理由集体举报。每天早上一睁眼,打开后台,满屏都是自己的视频被下架的消息。

最令她感到后怕的是被“开盒”(隐私被曝光)。一天,她收到陌生人发来的私信,里面有她详细的家庭住址,还有一句话:“刚刚开始吧!”她赶紧拿来母亲的手机,把朋友圈里可能泄露隐私的动态一条条删干净。就连接受记者采访时,她也只用自己公开的社交媒体账号连线,不透露任何私人账号。橘子海称,自己已经把所有能搜到她私人账号的入口关掉。

除此之外,橘子海还要面对母亲的敌意。有时候,母亲看她的眼神像看“仇人”,说话也冲,手机改了密码防着她,还会悄悄给主播发消息:“我女儿在曝光你们,她欺负好人。”对方随即打来电话,让母亲清空聊天和转账记录。母亲照做,私下成交的唯一证据被毁掉。

这种敌对几乎让橘子海崩溃。另一边,母亲对主播却像对亲人,还会发消息关心:“看你直播时,黑眼圈很重,要注意休息。”母亲对主播极度信任,主播称自己被外国人陷害,她就反对女儿出国读书,主播随口一句“你女儿的性格可能适合在国外”,她又立马同意。她甚至还把全家人的隐私信息发过去,让对方算命。

“我不知道该怎么相处了。”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马晓彤。曾经和自己亲密无间的父亲,如今像变了一个人。

患有痛风的父亲,害怕药物有副作用,也不愿意控制饮食,转而相信理疗店。今年,他没和家人商量,花8000多块买了理疗店推销的保健品,马晓彤逼他退货,两人大吵一架,从此有了隔阂。以前父亲买什么,总发来图片让马晓彤帮忙查查价格和真假;现在,就算她主动提出帮忙,父亲也不回应。

对理疗店,父亲却愈发依赖,每天风雨无阻,还打算给店里送锦旗。中秋节要去亲戚家,没法去理疗,还特意向店员请假。店里给他一个月饼礼盒,他得意地炫耀:“人家对我好,其他老人都还没拿到礼盒。”到另一个城市探亲,也不忘了一瘸一拐地打听哪里有理疗店。

▲理疗店里的老人边做理疗边学习养生知识。受访者供图

“他跟对方(理疗店的工作人员)更亲,跟家里人不亲了。”每次聊到父亲,马晓彤都忍不住激动。“我努力拆解套路,他却往里钻。”几次劝说无果,马晓彤情绪越来越差,甚至开始求助于心理咨询。

筋疲力尽的马晓彤选择逃避。过去,她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给家里打一次电话,如今,非必要不联系。偶尔父亲来电,也多是聊母亲。“理疗店”成了两人都绕开的禁区。

“异地,照顾不了。就算住在一起,也有老人一样被骗。”

“我没时间,他们(骗子)有时间、有团队,当成事业在做。”

“他需要的是情感陪伴,一个电话抵不过人家每天的陪伴。”

劝服自己的理由有很多,最终的对策都指向一个:

“除了不管,我还能怎么办?”马晓彤问。

理解衰老

这种绝望的情绪并不少见。很多子女都在网上诉苦,说自己因为劝阻父母,被冠上“不孝”的“罪名”,甚至被威胁断绝亲子关系。

针对这种沟通的错位,申琦解释:年轻人习惯于理性、快速、任务化的交流,而老年人则更需要缓慢、细腻、有情绪温度的回应。尤其是当子女不耐烦地强调“说了多少遍了,别信这个”“你怎么这么笨,又被骗了”,老年人会感受到被否定、被贬低的情绪,产生防御心理。而直播间的主播不会反驳,只会附和、安慰、鼓励。

“这也是为什么,当子女用理性的方式去‘教育’父母、去‘揭穿骗局’时,老人反而更疏远、对立。”

王思瑜理解父亲的自尊。她虽然曾向父亲表明要“对抗到底”,家里的气氛却始终平和。

父亲退休后,闲了下来,常去理疗店。热情的店员邀请老人进了相对隐蔽的私域直播间,“里面都是老人愿意听的,淞沪会战、长征的故事。”王思瑜说,主播把普通的食品宣传成保健品,父亲成箱成箱地买。她曾拿到过这种私域直播间的密码,本想录下主播虚假宣传的证据,但刚进群聊没几分钟,就被踢了出去。

“爸爸在我心里一直是个很正派的人,可现在相信这群骗人的,形象都丑化了。”王思瑜没急眼,只是像小时候父亲教育自己那样“教育”父亲。她没事就上网搜集类似骗局的报道,收藏在手机里,吃早饭的时候,把这些案例念给父亲听。周末开车带父母出去玩,音响里放的不是歌,而是新闻案例。为了给父亲一些价值感,王思瑜还给他安排了为全家人买早餐的“工作”。

渐渐地,父亲只在闲暇时看直播,不再下单,事情就此翻篇。王思瑜从来没有要求父亲承认自己被骗。父亲之前是警察,很在意在子女心中“正直”的形象。“他觉得自己是权威,我要给他留点自尊。”

申琦也建议,子女与其在父母被骗后居高临下地愤怒指责,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稳定的沟通渠道,并真正做到“常回家看看”。“在沟通中让防骗教育变成换位思考、家庭共情的过程。”

也是最近,步入四十岁,宇荷开始看不清近处的字,还有不少白发,她才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衰老,开始理解父母的恐惧。今年五月底,她回了趟老家,决定从自己的身体变化聊起,重新和母亲沟通。

宇荷的父母陷入各种骗局已有十年。她吵过,骂过,报过案,把保健品扔到门外,退了他们手机里的群。旧的群走了,一个新的群又来了。那种前进一步又退后两步的反复让她疲惫。

为了这次谈话,她做了不少心理准备。死亡话题一直是这个家庭里的禁忌,“谈不好就像在诅咒。”但那几天,一场关于生命的探讨在饭桌、在街上、在散步时不断展开,话题从身体延伸到父母之间的感情,再到婚姻——她未婚未育,这本来也是极少涉及的话题,后来又谈到死亡。

也是那次回家,她发现家里又多了一张磁疗床——母亲花四万多元买的。不同以往,她没再吵,冷静地收集证据、联系市监局,陪母亲一起去退货。

她郑重地告诉母亲,自己也在变老,能理解他们的不安,“如果身体不舒服,就跟我说,我带你们去医院。”

虽然态度不算坚定,但几天后,母亲把家里的其他保健品也退了。

“虽然我也不知道,下次回家会不会又买回来新的。”

但十年来,像是看到一个溺水的人终于有了一点求生欲,宇荷第一次看到转机。

(除申琦外,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皆为化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热点
上一篇:四维图新孟庆昕:全面AI转型,2027年或可盈亏平衡
下一篇:郑智化回应深圳机场致歉:不再追究此事,望优化残疾人服务